阅读新闻

驼工在驼道上的生活

    [日期:2016-06-11]
   养驼户不等于驼工,但是多数养驼户的掌柜都有拉骆驼的生活经历。而事实上就算是成了养驼户的掌柜,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也还是在驼队远行的时候自己亲自牵引一列骆驼。不但如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同时还要兼做一些别的生意。很少有单打一的人。我采访数百名驼工,听到过许多他们驼道上经历的奇闻轶事。在那过去的年代,驼工们拉着一链一链的骆驼在茫茫草原、戈壁沙滩中走着,艰难地向着他们要去的地方前进。他们历经艰险,用双脚踩出一条又一条驼道,从而给后人留下了多少遐想。
  在驼道上长途跋涉,驼工们穿什么鞋呢?驼工们都称它铁鞋。叫铁鞋,是结实而耐磨,却又沉重的意思。他们无论春、夏、秋、冬穿的鞋都是前包头、后包跟(缝的皮子),鞋底打掌,前后掌钉钉(鞋底)。特别是冬天穿的毛窝(棉鞋),为了御寒,必须经过鞋匠一番加工,约有七八斤重。驼工穿的鞋大部是家做鞋,也有订做的。鞋底是用上好的麻绳一针一针人工纳的,鞋面(鞋帮)是人工一针一线缝的。当时有专为驼工做鞋、钉鞋的鞋匠这样的专业户,在羊岗子,也就是现在的伊利广场一带等处就有好多家。
  驼工几乎都自备着一个酱篓。这种酱篓上下椭圆,形扁,有扣盖,是用芦苇编制的。驼工起程前,都在家里炒好了肉酱,多放盐,晾冷后装进酱篓,好携带又不易变质。驼队在漫长的路途中,天灾人祸随时都会发生,为防不测,在无条件做饭的情况下,把炒好的酱倒出一些,用水冲开泡干粮吃。可见驼工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
  驼工不只是要能吃苦,还需要有相当的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名誉,也就是信誉。不然就当不了一个好驼工。如挽绳扣,骆驼驮运货物一般都要走长路,所以骆驼身上的货物都必须捆绑好,要经得起长途跋涉不松动、不丢失,卸货的时候还要好卸不费劲。因此经驼工们所挽的绳扣既美观好看又节省绳索,卸货时一拉引绳,全部打开。驼工们挽绳扣的方法,是与市场上的皮匠、草原上的牧民互相交流和汲取时间长了练成的一种技艺。而皮匠编花,编制各样牲畜笼头,牧民套马的绳扣等也应用了这种方法。好驼工要有良好的信誉,要在驼运公会或行社内进行登记,获取认可和资格。
  驼工起垛时同样也需技能。起垛时两人为一对手(搭档),先把骆驼卧好(跪坐),双方面对面在驼峰中间一左一右,都是单臂拿货,右腿前弓,把货放在大腿上,置骆驼双背,两人同时系好绳索。配合相当默契,动作迅速敏捷,一气呵成,霎时一链子骆驼(十几峰)货垛起毕完成。看上去毫不费力,若遇生手,那麻烦可就大了。
入秋以后开始驮运货物,为保护骆驼双背,驼背安有用毛毡制成的驼鞍,起垛时还要装上驼屉。驼屉一般都用驼毛细绳缝制,为长方形,里面装着穰,所以又轻又柔。一扇驼屉插着一根竹木夹杆,两扇驼屉恰好卡在骆驼的双背上,把前后夹杆用绳扣固定,再把货物在驼屉两边系好,丝毫伤不了驼背,走起路来十分稳当。
  既是驼工,就得管理好驼背上的鞍屉,每到一程,卸货之后,首先检查鞍屉,看有无损伤,如有磨损,一定要缝补完好。所以大多数驼工都有一手编织技术,像毛衣、毛袜都是自己编织。夏天放场(就是在草场放牧骆驼),一边放牧,一边捡拾驼毛,织毛活儿。放牧结束,也给家里的亲人织好了驼毛衣袜。我在很多场合当然大部分在驼村里,看到那些耄耋老人一个个手里拿个羊棒骨旋转着,手心里就有细密的绒线流出来。也是大部分驮夫打发消磨时间的一个方式。
在驼工的群体中,领房子人是绝对的主角。一般来说,领房子人都有极好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他们的主要职能就是要准确无误地将驼队领到目的地,而且是朝着既安全又有水的方向走。在内外蒙草地,要会说蒙古语,当着通司(翻译)的角色。其次,从起程到终点,根据驼工的体力和技能,进行组织搭配,又仿佛是驼队的管家。
  领房子人都是从驼工中涌现出来的,都由商家也就是雇主直接聘任,当然是驼工们信任的人物。
  在归化城搞驼运的人能够发财致富,甚至钉鞋的人也能赚大钱。为什么?很简单,驼运业发达,驮夫人数庞大,穿“匣子鞋”的人就多。这就涉及另一个行当,就是鞋行。鞋行分制做和修钉,制作好理解,就是加工制造鞋的店铺和工厂,规模小的叫作坊。大规模的制作后面跟着就是大规模的修钉。
  彼时归化城钉鞋是很特别的,主要是针对驮夫的,需要量很大。钉鞋的摊位在归化城能够成为一道特别的景致,沿着扎达海河上的牛桥,左岸一眼望不到头的全都是钉鞋摊。驮夫专用的匣子鞋必须经过有经验的钉鞋匠加工,前后掌、包头都用上好的牛皮包裹,待鞋匠把鞋钉好了一双匣子鞋的重量能够达到十四斤重,真是惊人!驮夫穿上这样的鞋子走驼道,去恰克图来回六七千里地。返回呼和浩特脚上的鞋子能倒样不能塌帮。就算是清代,钉一双这样的匣子鞋也要半两银子。而一个驮夫在出发前能支取一半的运费,走一趟恰克图十五两到二十两。
  钉鞋成为驼运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简单一句话,钉鞋也能赚钱,也能发家致富。晚清的时候在归化有一家有名的鞋店叫义和鞋店,他的掌柜就是靠钉鞋起家的。掌柜姓姚,在归化城内有三处房产,娶了三个老婆,当地人叫大房、二房、三房。 (文/邓九刚)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