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从《每日秀》看美国政治娱乐化图景

    [日期:2016-08-12]

文/唐玲(中国传媒大学) 

  尼尔·波兹曼曾经在《娱乐至死》一书中预言:“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是波兹曼的预言,在电视媒介时代,“娱乐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娱乐化”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每日秀》的政治幽默节目形态
  《每日秀》从1996年9月1日在美国喜剧中心频道开播以来,已经走过近二十年,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夜间诙谐时政新闻节目。据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每日秀》有74%的观众处于18-49岁之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从娱乐媒体而不是传统的新闻媒体获取信息,因为这些媒体更能全面地表达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而《每日秀》之所以能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与其节目制作密不可分。
 
  第一,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日秀》定位为调侃政治,节目一开场就是主持人的个人脱口秀时间,对最近传统新闻节目或热门政治人物进行讽刺、揶揄、戏弄,甚至侮辱,以达到娱乐观众的效果。接下来是节目“御用记者”的模拟出镜报道,在与主持人互动的过程中用最极端、最戏剧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对新闻的感受和心理活动。第二部分是嘉宾访谈时间,有幽默的调侃,也有严肃的追问。这些嘉宾都是政界、商界、文化界非常知名的人物,各届总统及候选人几乎都来过演播室。最后以音乐短片结尾,简短而欢快。多样的节目形式,丰富的话题信息量,明快的节奏,让观众看完节目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第二,节目话题充满嘲讽式的政治幽默。《每日秀》演播室的布景与一般的深夜脱口秀节目不同,主持人直接坐在一张圆形的主播台后,将一个脱口秀节目布置成了新闻演播室。传统媒体播出的新闻片段往往是《每日秀》的嘲讽对象,主持人拿出各式各样的道具,结合PS技术制作图片,以丰富而夸张的肢体语言以及戏仿式的表演行为,对传统新闻“吐槽”,并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嘲讽式的叙事文本表达追求的是一种享受“极速矮化”带来的极速心理落差的刺激感和兴奋点。“嘲讽”是一种“令人开心的降格游戏”。它通过对虔诚、严肃、永恒、稳固、绝对、不可变更等神圣性的“降格”,让观众从解脱羁绊、粉碎禁锢中获得自由的快乐。
 
  第三,站在民众视角,明确表达节目立场和观点。在美国的脱口秀节目中,关于宗教、种族、性别、国家等涉及民众利益的话题反而很少当作话题。在嘲讽和追问新闻人物的同时,主持人也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比如在2015年7月21日《每日秀》对奥巴马的专访中,当奥巴马一再对自己在医保建设、经济恢复等方面邀功时,主持人立马转变话题“那在伊朗问题上,我们到底是哪一头的?我们到底在炸谁?”无论是以怎样夸张和偏激的方式呈现内容,节目始终的立场是对一个平等、民主、自由社会的追求,力求消除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歧视。
 
  二、美国政治娱乐化图景
 
  大众传播时代特别是电视普及的到来,让美国政治娱乐化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被娱乐化的不仅仅是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商业也被“泛娱乐化”所影响。娱乐的渗透也让政治和娱乐的关系变得紧密。
 
  (一) 政治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
 
  美国电视节目中,不仅新闻节目会报道政治,政界热点、政坛人物、政治事件也往往成为脱口秀、访谈节目甚至真人秀等综艺类节目经常讨论的话题。
 
  电视辩论是美国大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960年阳光活力的肯尼迪和老气紧张的尼克松的第一次电视辩论就已经将观众的注意点从理解候选人的政治观点,转移到看电视画面上的人物特写画像。从这一层面上看,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当政治消息和政治态度成为一种消费品的时候,媒体对于政治的一层解读到观众收到信息后的二层解读已经偏离了传统政治发出信息的主线。像《每日秀》这样的脱口秀节目也通过政治嘲讽和对政治人物的细节和娱乐面的恶意解读,变成了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聚集人气、提高收视率的一种方式,也成就了美国政治娱乐化的文化传统。
 
  (二) 政治“泛娱乐”主动迎合民众
 
  既然媒体与观众有娱乐价值需求,美国的政客们也能欣然接受这些无伤大雅的嘲讽,一些政治人物甚至会利用自身“炒作”产生话题,亲近民众,满足观众需求。2010年10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现在《每日秀》节目专访现场,目的是为了在艰难的中期选举之前提升人气;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没有像以往那样接受美国三大有线电视网的采访,而是将自己的首次电视亮相安排到了《每日秀》中。
 
  除了参加电视节目,政治人物团队主动制造话题,提高曝光率,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和传播,更容易达到政治目的。米歇尔·奥巴马在奥巴马生日之际出演情景剧小片,在给奥巴马庆生的同时,让选民们记得投出手中的选票。她也曾联手美国谐星一起演绎说唱小片,鼓励青少年要继续接受美国高等教育。
 
  新媒体时代政治人物明星化,彰显个人个性形象,为自己贴上标签;打温情牌,让自己的私生活和绯闻在公众面前曝光;打亲民牌,看似低调地与民同乐;在竞选中抓住竞争对手的弱点和把柄,抨击贬损对手。为了迎合公众的猎奇心态,政客们戏剧性地上演着如同舞台剧的戏码。
 
  三、“泛娱乐化”中的政治文化参与
 
  (一) 脱口秀成为公民的政治信息训练场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安嫩伯格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收看《每日秀》节目的人比普通美国人对总统竞选更有兴趣、教育程度更高、更年轻而且更为开明。①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让所有人每天都要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如何从爆炸式的信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成为每一位公民要训练自己的一项技能。以《每日秀》为代表的深夜脱口秀节目恰恰成为了良好的训练场所。它要求观众活跃而又机敏,能够在事实和玩笑之间进行区别和转换,能够抓住最重要的政治信息点。“公正而客观”的常规新闻让观众相信并依赖着新闻给人们展示的世界,但是脱口秀节目恰恰引起了观众的怀疑论,激发观众去寻找虚构捏造的迹象。
 
  (二) 互联网时代通俗文化也能达到严肃目的
 
  新媒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参与社会、理解世界的方法。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介,能感受到人们自身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通俗文化带有流行性与娱乐性,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人们在体验通俗文化中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消遣与娱乐,从中所获得的技能也可能达到更严肃的目的。普通的民众,也能通过“草根”的力量发表自己的政治态度。政治娱乐化的另一个表现是,那些经过PS处理的政治家的图片、通过剪辑和配乐制作的美国总统的搞笑视频、在网上自发组织的民主投票、在社交媒体上自由地对事件发表评论,无一不是民众使用最通俗的方法来进行政治参与。
 
  (三)政治民主是公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015年7月1日的《每日秀》节目讨论的是“查理周刊枪击”事件,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严肃地提醒观众:“对于大多数被我们讥讽嘲笑的议员、记者和各级机构,我们绝不应该是你们的敌人,无论这些针尖麦芒多么让人厌倦和愤怒;它们也不过是在我们文明国家里的一种对话而已。一如既往,我们的目标是继续前行。”笔者的观点或许过于乐观,但值得强调的是,政治娱乐化也会有改进政治民主的涵义的正面作用。无论是传统的电视节目内容,还是新媒体互动与参与方式,“泛娱乐化”的政治进程让公众角色发生了变迁,让政治话语领域更贴近公众的日常生活,让人们改变了思考政治与权力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关注政治民主,而民主本应该就是公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注释:
 
  ①Bryan Long.“Daily Show” Viewers Ace Political Quiz.美国有线电视网.
 
参考文献:
 
  1.[美]亨利·詹金斯着,杜永明译.融合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美]尼尔·波兹曼着,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陈力丹,潘彩霞.看不见的宣传——美国脱口秀节目走红的传播学分析[J]. 新闻爱好者,2014(05):27-30.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