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首推“课堂迁移”教学模式

    [日期:2016-10-04]

  本网讯 9月29日,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课 突然改变了上课地点,同学们在主讲教师的安排下,一起来到美术学院,在该院办公室冯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妥木斯工作室主题画展、工业设计系学生作品展览、学生教学实践工作室,同时还随机聆听、观摩了美术学院学生上课情况,最后大家来到学院会议室,利用半个小时时间,听取了美术学院范洪杰和闫静黎两位老师关于创意思维、产品设计、内容包装等方面的精彩分享。

  据《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课主讲老师介绍,为了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维,积极适应学校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从开学初以来,就在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能、如何结合本职工作,通过创新创意让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因此,按照这一思路,就尝试采用“课堂迁移”模式来挑战自己此前的课堂教学。“简单地说,‘课堂迁移’就是从空间变换的角度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也就是让传统的教学走出固有的空间,实现‘移步换景’,把课堂搬迁到‘教室’以外的其他空间,主动寻找与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教学单位,努力从那里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当前,教学改革的最大困惑是学生的课堂没有真正解放,如果只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室’里谈改革,不让学生走出去,见识更多老师的思想、更多学生的思想,那么还是无法摆脱空间的束缚。”该负责人如是说。

  通过首次的“课堂迁移”教学,同学们反响非常强烈,大家一致表示,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自己真切地看到相近专业同伴的学习状态和实践成果,同时也能近距离聆听相近专业老师不一样的教学分享,大家感觉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美术学院院长乌力吉教授给予了高度认可,并给予大力支持,他同时希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其实,美术学院的学生也需要吸收和获取更加多元的文化,特别是设计类的学生,他们也非常需要历史文化底蕴的熏陶,只有这样,其设计的作品才会有内涵。”乌力吉院长也希望学院学生能够主动走出去,聆听历史文化学院相关老师的“传道”、“赐教”。

  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文化产业管理班的白冬梅同学告诉记者,原本是一堂在班里啃书的课程,却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自由”的课堂教学,通过观摩、听课、座谈,体会非常深刻。“我是第一次来美术学院,也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远远超过坐在教室里死啃书来的更加实际,眼界打开了,启发也自然多了起来。”她说,对于文化产业的学习,见识真的很重要。“老师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带领我们走进美术学院,打通了两个学院间课堂教学的桥梁。”

  武智同学说,对于这样的教学,自己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好像是登门求学一样的感觉。“经过本次课程,我深刻感受到了‘走出去’的重要性,这不仅带动了学院间的交流,更带动了我们思想的碰撞和对专业认识水平的提升。”

  李嘉微同学是通过微信交流的方式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我一直觉得文化产业管理这个专业应多注重实践,今天的参观、听课、座谈使我更坚定了这种想法。可以说此次教学真是给我的大学生活当头喝棒,这一棒将我从大学舒适的温床上打醒,开始认真思考我们的专业和未来。”她告诉记者,在这个注重合作共赢的时代,协同创新是多么重要,当下,大学里各专业的同学在专业交流方面,相对封闭,所以,建议同学们要有“众筹”意识,众筹不一定是筹资,还要筹创意、筹智慧,共同设计活动、共同研发项目。尤其是在上学期间,大学生如果能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打通与相关领域同学的专业沟通壁垒,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那么,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必将铺设在同学们的面前。

  据该专业课老师介绍,接下来,《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课堂教学还将陆续“迁移”到网络技术学院、雕塑艺术研究院、民族艺术学院、旅游学院、经济学院、社会学民俗学学院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馆、内蒙古通史博物馆、内蒙古师范大学来喜民具博物馆等学院和博物场馆进行授课。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