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文创产品,纷纷植入非遗元素

    [日期:2018-02-05]

     贴上金箔的挂件、缀着绒花的首饰、云锦布囊替代装扇子的木盒……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市场上不少文创产品,纷纷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专家认为,此举既传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文创产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含,对传承传统技艺有好处。

  绒花始于唐朝,取“荣华”谐音,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在此前的南京文交会现场看到,南京映霞非遗创新中心展出的新品,设计师别具创意,将绒花这一非遗因素,巧妙植入到各类首饰中。“这就是非遗创新。‘传统文化、创新融合、创意设计’三者相加,是非遗创新的核心内容。”南京映霞非遗创新中心负责人王建霞说,非遗创新与非遗传承不一样,传承通常有传承人,将非遗技艺一代一代传下去,不少涉及技术奥秘;创新可请非遗传承人来开课培训,只讲普通技艺,不涉及秘密。后人传播非遗技艺,重要的是要加上新的设计创意,赋予产品以新的商业价值。

  王建霞拿出一款名为“海洋之星”的非遗创新产品,该产品在今年的伦敦设计节“南京周”上展出过。“这枚‘海洋之星’胸针,中心是一颗珐琅,四周绒花围绕,外面包裹钛金属,造型与设计都出自欧洲知名的设计师。”王建霞说,金属感很强的胸针,好似寻到了文化的根源与归属,更有“光泽”,这就是非遗创新的功效。

  政校企合作,探索非遗产品创新

  非遗创新产品的商业化之路,栖霞区已经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今年4月份,栖霞区相关部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数家文化企业举行政、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三方就非遗传承与创新达成协议。其中,南京东升箔业有限公司与学院合作,开发设计金箔系列旅游纪念品。金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开启了与高校合作模式。

  “校方拿到5万元设计费用,企业获得设计成果。5万元全部交到设计团队的师生手中,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次探索市场的难得的机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傅颖哲说。

  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朱云峰透露,目前,该校10多名师生为金箔企业设计的金陵十二景、书签、名片夹、文房四宝等产品,有些设计方案已经完成,有些已经有了样品。金陵十二景的设计,也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创新设计的金箔画。另外,校方还与金陵折扇有限公司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折扇的创新产品,设计扇面与扇骨,部分折扇已经成品销售。

  非遗创新,对传承传统技艺有好处

  金陵折扇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礼龙告诉记者,近年来,非遗传承上的创意已有很多尝试,比方说,扇骨用红木、乌木取代传统的竹子;在扇面上,金箔画覆在宣纸上;扇套由云锦布囊替代了木盒,扇坠由珠玉换成了南京绒花……无论是非遗传承方还是非遗创新方,都是为非遗技艺的发展尽力。就像旅游市场上需要有收藏价值的手工收藏品,同样也需要量产的纪念品。

  2016年初,南京市政府部门与公益组织“稀扞行动”联合发起“手艺创承、非遗复兴”,邀请国际设计大师和新锐创变者,与南京非遗传承人沟通、切磋技艺。今后以“云锦、金箔、榫卯、绒花”等非遗为核心设计元素,将更进一步创新,融入时尚,走进生活。

  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魏锦华说,以非遗技艺为载体的创新,现在越来越多,常以“跨界”的表现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比如前段时间在“南京剪纸”比赛中,剪纸技艺就“嫁接”在了枕头、被套等产品上。非遗创新拓宽了非遗技艺的市场应用空间,对传承传统技艺有好处。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