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蒙古族男子服饰

    [日期:2014-05-17]

        在蒙古族服饰之中,蒙古族男式服饰以浑然大气、显示阳刚之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蒙古族的男式服饰包括帽子、头巾、腰带、靴子、袜子、袍子、褂子、达哈、衬衣、衬衫、裤子和套裤等。腰带是蒙古族男式必不可少的服饰品,紧束的腰带既能防寒避风又可避免骑马时下腰颠颤,也能显示出精神飒爽。通常在腰带右侧挂一把蒙古刀,刀鞘上挂一小口袋,内装筷子等餐具;左侧挂一小锁链,链上挂着火石;腰间挂着烟袋荷包;腰袋内的前襟内常揣有贵重物品。

        蒙古族男式服饰的渊源,可追溯到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先民。当初这些“草原先民依山傍水而居,赖以森林大河谋取生活资料,狩猎、捕鱼、采集是他们的主要生产活动,后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他们渐渐的向草原深处移进,从狩猎经济转向草原游牧经济。他们的着装最初很简单,用猎获的兽皮缝合制衣,冬天有厚厚的皮毛抵御寒冷,夏季毛朝外穿衣或用除去毛的光板皮制衣。为便于引弓射箭,他们均穿窄袖袍服;为便利马背颠簸驰骋、护腰防寒,他们用革带束腰;为骑马、涉草之便以及防潮湿、防虫蛇,他们用动物皮制成高腰革靴,冬季里面套上毛毡靴套,以防寒保温……”(《流光溢彩话服饰》文:安丽《内蒙古日报》2002年5月6日)

        大约在公元七世纪左右,蒙古族的远祖出现在史籍记载之中,他们开始脱离森林狩猎,转向草原游牧,此时他们的服装基本上是单一的皮毛质地。至公元十一、十二世纪,蒙古族已成为草原上很有势力的民族,服饰的质地、款式逐渐丰富起来,在《蒙古秘史》中与服饰有关的记载就达30多处。他们用饲养的牲畜的皮张,猎获的貂鼠、银鼠、河狸和水獭等动物的毛皮,还有棉布和织锦缎等丝织品,制成华丽多彩的服饰品类,并用煅冶的金、银、铜、铁制成各种带饰、首饰、佩饰等,使服装更加增添光彩。

        时至蒙元时代,蒙古族男子的长袍由最初的交领、圆领发展到后来的立领,还有半臂、比甲、马褂等服饰种类。元代的蒙古贵族十分讲究用金装饰服饰,除了织金锦缎之外,还把金印在丝织的衣料之上。在我们内蒙古地区的一些元代古城遗址遗墓葬中曾出土过多件金袍服,其中有两件是出自乌兰察布市集宁路的印金夹衫和绣花夹衫,印金夹衫上的印金还十分明显。元代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是济孙服,即一种颜色的袍服,其款式特点为交领、窄袖、宽下摆,“腰间密密打作细褶,不计其数”。在内蒙古博物馆馆藏的一件精美的纳石失辫线袍,为当今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一件元代济孙服饰。

        在古代蒙古族的服饰之中,风帽是离不开的头部御寒御风沙的物品。在《元人射雁图》中展现的骑士风帽,为当时蒙古草原上最为流行的风帽形制。在蒙元时代,蒙古族男子平时还多戴栖鹰冠,有圆顶、尖顶两种,类似今天的草原风雪帽。元代出土的钹笠冠,其形制为圆顶,底边出檐,很似遮阳帽。我想这种帽子,很有可能是我们在前面所谈到的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发明的。

        到了清代,清王朝在满族服饰的基础上,吸收了蒙古族和其它民族服饰的特点,创造了具有满式风格的服饰,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满蒙上层的联系。清朝统治者除了大封蒙古王公贵族之外,还采用和亲的策略,娶蒙古王公女子为皇后,把满族的公主下嫁蒙古王公贵族,从而出现了满蒙服饰混杂的繁琐服饰现象。蒙古族上层统治阶级平时着装以品官冠服为主,而大多数蒙古人基本上保持了本民族固有的风格,并进一步创造并发展了很多具有地区、部落特点的服饰。在这个时期,满族服饰风格对科尔沁蒙古族的服饰的影响较大,至今影响着这个地区的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历经元、明朝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到了清代已基本定型。由于内蒙古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反映在服饰上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形成了造型各异、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服饰文化。

        为适应草原特殊的气候和生活习惯,蒙古族的男式传统服饰以长袍、坎肩、腰带、靴子、头饰等组成。蒙古袍是蒙古族服装的主体,袍子做得特别宽松,以高立领、大斜衽以及宽腰带、缩口长袖、扇形大下摆作为典型样式。当高原气候骤变时,肥大的蒙古袍和身体之间会形成一个小气候,缓解人体与外界之间的适应程度及过程。另外,在打猎、骑马、套马等活动中,需要不断变换身体姿式、动作和力量,这也是蒙古袍肥大的原因。蒙古袍的高立领还可以抵挡风寒,保护脖颈。蒙古袍的大襟很长,扣子错开钉,撩起来干活方便。马蹄袖是活的,放下来冬天可以防止严寒,夏天可以防止蚊虫的叮咬。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草原上的气候和游牧生涯。

        蒙古族服饰都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发明创造并发展完善的。千百年来,蒙古服装的袍子、腰带、靴子的模式基本没变,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没有离开草原、离开马背。他们的服饰文化充满个性色彩,又提供了发挥、创新的原型。(来源:中国文化产业艺术网)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