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各个旅游景点购物区,具有内蒙古文化特点显明的皮艺制品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让游客在视觉上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经常有游客在参加过旅游项目后,留连在这些商品中,左看看,右摸摸……
蒙古帝国版图
这些制作精美的皮毛制品,是由过去走街窜巷揽活的毛毛匠、皮匠做出来的。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其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扩大,产品也远销到了台湾和日本。过去的小作坊也转变成了皮毛深加工的大产业,皮毛匠们也转变成了旅游商品制作的大师和老板。
皮制漫画
记者在苏鲁锭皮业看到,既有供游人观赏、制作精美的艺术品,又有供游客选购的旅游纪念品。据该公司负责人云成义介绍,由于其生产的皮制品融合了景区的景观文化元素,在昭君墓,就有单于和王昭君亲昵并骑的皮制品;在响沙湾就有与沙漠相关的皮制骆驼、皮帽等,这些纯牛皮制作的商品一上市就被代理商们一抢而光。游客为什么热衷于这些价格不菲的纪念品?
立体蒙古族妇女头饰
据云成义介绍,在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下,内蒙古旅游纪念品被誉为草原文化的特色符号。苏鲁锭生产的皮艺制品,更加贴近草原文化,与旅游要素密切相关,所以买的人就越来越多。
在苏鲁锭皮业看到的是流水线的加工车间,传统的作坊已经被彻底的取代了。技艺娴熟的女工们很快就会把一张不起眼的皮料变得生动起来。小到笔桶、鼠标垫等办公文具,大到两人多高的皮画,只要是能用皮料制作的物件,经过女工们那一双双巧手加工,都会逼真展现在眼前。
皮艺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到现在的现代化加工,蒙古族生产皮制品的历史已经经历了800个春秋。如何既保留皮子的质地特性又做到精巧美观,光是选择原料就大有文章,皮面既要柔软又不能破坏纤维韧性,不仅要密度均匀,还要没伤痕。从压痕揉色、绘制定型、打眼装饰到编缝起鼓、填充塑形、装裱出售等等,一件皮艺制品需要65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手工完成。
“纯手工制作一个120厘米高的皮画作品需要耗时40天左右,价格最低也要万元以上。”据云成义介绍,相比之下,机器制作就简单多了,只需简单压痕,然后进行上色、起鼓,全部完成也就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价格也只要几百元,还可以大批量生产。
作为蒙古族独特的传统艺术,皮画的艺术价值虽然很高却并不为人所熟知。把皮革变成工艺品...面对商业化的冲击,有些人忧心忡忡。云成义认为,无论是工艺化的大众产品还是艺术化的精品,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皮画要发展就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批量化生产与皮画本身的发展并不矛盾,如果过于注重精品化,忽视了大众化,就会陷入‘曲高和寡’的生存窘境。反之,如果更多人接触到皮画,他们看得多了,自然分得清好坏。这对画师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果一张皮画至少开价一万,我们必须让顾客觉得这幅皮画物有所值!”
“我从2003年开始,就跟着内蒙古旅游局,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商品展活动。经过10年的发展,苏鲁锭如今已经成为一家拥有自主专利知识产权的专业化公司,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消费者协会、旅游商品协会联合颁发的优秀旅游商品桂冠。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旅游商品比赛大奖。其中具有知识产权的皮囊,成为内蒙古唯一为元朝、蒙牛、西部王、牧马人、萨林、一代天骄、青草原、绿草原、蒙古舞步、河套腾格里塔拉等酒业公司加工制作皮囊包装的厂家”。云成义说。
近日,这一产业引起了呼和浩特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由市长带队的调研组,深入苏鲁锭皮业,就这一产业的发展进行调研。一个以苏鲁锭命名的民族文化工业旅游产业基地,集研发、展示、生产、接待于一体的博览园即将成型。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杨竣杰 巴静云 摄影:黎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