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本身是游牧民族地区,由于古代很多没有完整的文字流传,所以通过岩画可以较为完整的整理出草原历史,较为客观、准确。内蒙古岩画主要以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草原岩画、乌海岩画为主,其中阴山岩画在全区存量最大且种类丰富。
阴山岩画最早记载于《水经注》一书中,“天下黄河富河套”,阴山大约是人类生存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所以在阴山,各个历史时代的岩画保留比较全面,比较着名的就有《五虎图》。
阿拉善岩刻大致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刻画内容大部分与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的因素有密切联系。比如骆驼、牦牛、衣着等,刻绘手法比较精细,线条细腻、繁密。
乌海岩刻主要表现为太阳神面具。由于早期人类生存时植被较少,人们对太阳的感受造成了对太阳的崇拜。
乌兰察布岩画是比较典型的游牧文化,线条单一,以牛马为主。
岩画观察的角度并不是如同往常我们观看绘画的透视角度,而是以一种散点的方法去描摹,比如动物头的朝向等等。
另一方面,目前科学手段的缺乏,只能够根据书籍资料等来寻找地理位置,其岩画因为会受到光线和天气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找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不可否认的是,阴山岩画对我们内蒙古历史的补充性研究作用,而且也是我们内蒙古文化产业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