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内蒙古:文化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日期:2014-05-03]
      建议,有的放矢

  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过程中

  实现传统题材与现代内容的“嫁接”

  课题组认真总结了10余年来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内蒙古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建议。

  用好用活政策

  课题组建议,发展内蒙古文化产业,要用足用活《国务院关於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按照《意见》提出的“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加强蒙古族历史文化典籍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建设国家蒙古语文出版基地”、“打造体育赛事品牌”等要求,从已经落实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入手,结合“8337”发展思路的贯彻实施,认真研究解决用足用活国家支持政策问题。要进一步细化和切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於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费征收、资金贷款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放宽对文化公司增资的货币出资比例限制,同时积极为有能力上市的文化企业减负。

  由办向管转变

  课题组专家一致认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要做到凡能转企改制的一律改为民营,实行股份制,特别是要推动已经转制的文化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内蒙古文化产业由单一的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进程,用市场这个杠杆撬动文化产业发展。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要改变,政府要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有利於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市场要素充分涌现,由“办文化产业”向“管文化产业”的角色转变,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真正形成“政府依法管理、行业自律、企业单位依法运行”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同时,还要解决好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部分遗留的相关配套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人员分流及干部任免没有纳入正轨渠道等问题。

  挖掘现有资源

  课题组提出,文化产业升级,要大力发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草原主题文化产业体系。要加强文化创意突破和园区基地的培育孵化,构筑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东、中、西板块联动,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出为发展重点,以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骨干文化企业为支撑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专家建议,在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转化过程中,要对文化资源进行适应性改造,实现传统题材与现代内容的“嫁接”。在坚持文化产业错位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实现产业重组、多种经营和跨地区发展,以利於更好地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还要发挥现代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提高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要鼓励、支持文化企业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大力发展多媒体技术产业,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培育、扶持软件设计、电子出版、网络游戏、卡通制作等,加快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建设。

  文化旅游融合

  文化旅游具有把诸种文化产业类型交融起来的功能,已经转化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体验活动,民族艺术、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工艺品、民族生态文化、民族建筑等都可以经创意和开发成为具体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关键是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含量。对於内蒙古来说,要加强对辽文化、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遗存和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将草原文化、民族文化融入内蒙古旅游业之中,促进文化开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要丰富休闲娱乐形式,开发系列文化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跟进旅游的文化服务,提升旅游的文化品味,增强旅游的文化氛围,改善旅游的文化形象,在文化与旅游的互动、融合中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此外,还应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如牧户游、农家游、蒙牛工业游以及鄂尔多斯羊绒、北重兵器城、河套酒业等牧区乡村和工业旅游项目。

  创新体制机制

  调研结果表明,政府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越是健全、机制越是完善,就越有利於本地区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课题组建议全区各盟市都要尽快成立文化产业相应机构,把文化改革发展包括文化产业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制定文化发展改革考核评价办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要建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和相应的数据统计制度并纳入全区统计工作体系,以便於客观反映各地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总资产﹙含总投资额﹚、营销收入﹙或产值﹚、实现增加值和所占GDP比重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自治区制定中长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政策提供重要依据。要通过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引进、选拔、培养体制机制,强化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奖励体系以及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或首席文化产业专家政府投保制度,特别是要把文化产业稀缺人才的引进纳入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千百万人才工程”,以人才促产业、以人才兴产业。

  •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