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文/何家伟) 古玩行的大起大落也无疑是大浪淘金式的筛选,剩下的人都开始冷静的思考一个问题——古玩行的蜕变之路在何方?再被“古玩热”风暴破坏的千疮百孔的古玩行,又如何拨得云开见月明呢?
我们要冷静的认识古玩热过后的现状。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作为风向标的京沪两地。以北京为例,潘家园和琉璃厂等重要古玩城生意萧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称,潘家园市场全年入不抵出的商户达到80%以上。不少古玩商每天的活动就是喝茶聊天,根本无效益去承担房租成本。许多商家则是直接选择关闭店铺。不少业内人士感慨“一年不如一年”。
在经历了2005年前后大约十年的繁荣期后,发展进入低谷实是必然。首先,货源不可能与市场热情度相匹配,这就导致了珠宝和工艺品大量涌入市场,渐渐占据了市场份额,使古玩份额被挤压的很小。另一方面,管理与经营的模式也没能跟上市场发展的速度,发展理论指导不足,让整个市场一直以野蛮生长的模式发展。再者,市场的监督机制存在问题,规范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也都给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收藏者市场各方参与者不择手段的炒作所造成的虚热难以被制止,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古玩行的健康发展。
全面地看,古玩行的“阵痛”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古玩行的主要顾客是企业家和中产及以上阶级,但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这些顾客对于交易变得更加谨慎,对于古玩交易的风险更加小心,导致了投资减少。
虽然种种原因使得古玩行进入持续的低谷,但愈来愈多的古玩商已经开始基于自身经验和市场现状深刻思考古玩行的未来发展之路了,许多积极可行的方法正在实施中。
古玩行历经数百年风雨而存,不仅是其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更是一代代古玩商、收藏者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果。在这个新时代,把古玩当做简单的商品去经营牟利已经不可行了,再一次的探索转型迫在眉睫,让理性回归,经营文化,古玩行必将再次以朝气蓬勃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实习编辑 李志山
实习记者 何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