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实习记者 吴宇鑫 宁越)电影《驴得水》于近日上映,这部喜剧电影因为其对于人性的强烈批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确实是各类喜剧电影中的另类。人物的出场方式与结尾大相径庭,转折的甚至有点离谱,以这样的方式结尾,我想主创人员是想表达他们对现代教育的不满及愤恨
这部电影讲述了发生在缺水地区的几个支教老师身上的故事,他们为了拉水向上级多报了一份薪资用来养一头毛驴,为此导致了一系列笑料。
影片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和讽刺相当尖锐,因此有观众说它刻意追求所谓深刻,故事架构和人物内在逻辑的转变并不那么合理,就好像有人拼命向你展示人性的种种丑恶,还不无得意地问你:“瞧,我是不是很深刻?”但是不管怎样这部电影的出世也给了文化产业一个启示:不要刻意显摆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产品当然要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就像上面说的如果刻意展示就会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现在内蒙古的文化创意产品大多是充满蒙古族风情的,例如蒙古包,民族服饰,蒙语书籍等。其大多数是直接复制粘贴,创新内容占的比例仍然较少,那么刻意的文化底蕴就显得比较明显了。前几日本站记者有幸去到内蒙古博物院,且不说各展厅的展出如何,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化产品售卖区。感觉是贵的太贵,便宜的又太普遍,而且极力展示自己的文化,就连蒙古包都直接缩小复制,就像是电影中直接将人性的丑恶展现在人们面前,显得格外干燥缺乏骨架。文艺创作挖掘人性黑暗,当然没有问题,因为人性本来就有着诸多复杂阴暗的一面,但片面单一呈现人性黑暗,为了追求批判而批判,那也同样忽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样,文化产品凸显文化底蕴,因为美丽的文化底蕴当然要展现在世人面前,但不叫修饰直接复制的文化,为了凸显而凸显,那也同样忽视了消费者的眼光。
总之,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继承人,我们不能继承这些直接的复制粘贴,而要从再创造的角度出发,通过创新将内蒙古文化传播发扬。
发完对驴得水的牢骚,来选一下当生命与人性冲击,你是选择生命还是人性?
原本只是平静的一次出行,却成了血脉亲情阴阳相隔的绝路。丧尸围绕,绝命追逐,奔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性在拾起,在落下。
片头的离奇的车祸中的鹿发白的眼睛,仿佛预见了灾难的发生,而片头男主人公平静忙碌的生活,仿佛是灾难之前的平静。你永远无法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当感染者跑上火车,当丧尸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人类自私的天性暴露无遗,但是人类善良、勇敢、奋不顾身为亲人搏出一条血路的品质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整体来说,该电影在灾难的背景下刻画人性,把人的两面性深入刻画,引人深思,发人自省。
虽然中国的电影也在火速发展,但是内容大多通俗浅薄,现在中国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电影越来越不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造成这些电影骂声一片。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一种,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票房收益更是社会效益,所需要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要让人们在看过电影后内心有深深的共鸣。
作为文化产业的学习者,所创作的文化产品不仅要有光鲜夺目的外观,也要有深刻的内涵,不能以浅薄庸俗的套路来夺人眼球,而要以深沉震撼的内容来感动人心,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才是成功的文化产品。《釜山行》中对人性的刻画不得不值的我们学习,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对陌生人伟大的爱,还有自私、薄情寡义、刻薄等负面人性,真实的刻画出人性的美与丑,这是值的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将深刻的文化溶于文化产品中,这样,塑造出的文化产品才会有生命、有灵魂。 本文编辑 阿古拉